内容简介:
20世纪后半叶是历史上的多事之秋,美国更是旋涡的中心,热点事件、政经黑幕频出。《华盛顿邮报》逆势崛起,以媒体人的良知,捅破层层天窗,改写历史进程,犹如彗星划过夜空。
1971年,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泄露,该文件详尽客观地记录了二战以后美国政府对越政策的种种秘密,从根本上动摇了越战的合法性。在政府的压力下,全美各大媒体噤若寒蝉,唯有《华盛顿邮报》将真相彻底公开,为此不惜与国防部授意下的司法部对簿公堂,直至在美国最高法院大获全胜。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越战的结局。
1972年,“水门事件”爆发,《华盛顿邮报》不顾白宫和总统本人的阻挠和威胁,持续在头版头条发布事件调查报告,直至将这个震惊世界的政治阴谋彻底揭穿,并直接导致了美国当任总统尼克松的下台。
带领《华盛顿邮报》写下新闻史上登峰造极一笔的人,正是本书的作者凯瑟琳·格雷厄姆。她系出名门却中年丧偶,在男性主宰职场的环境下,逐步成长为在相当程度上改变历史的“女皇”。这本回忆录,从媒体人的角度几乎重现了美国近代史;从私人的角度,又给历史补充鲜活的细节和动人的情感。从这方面说,本书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凯瑟琳·格雷厄姆,华盛顿邮报公司前发行人、董事会主席,被中肯地称为“美国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 她身处的大时代,影响历史走向的关键事件频出,也是传统媒体的颠峰时代。作为美国主流大报的掌舵者,她是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当事人和记录者。她曾与十二任美国总统谈笑风生,与各界精英私交甚笃,小布什曾说:“总统们来来去去,而她知道他们所有的一切”。 1997年,她将一手打造的媒体帝国交给接班人,动手写就这部经典之作,并于次年荣获普利策奖。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当国家机器开倒车,谁能拍案而起。
《财富》杂志推荐的75本必读书之一
普利策传记奖获奖图书
逆势崛起的《华盛顿邮报》,以媒体人的良知,捅破层层天窗,改写历史进程,犹如彗星划过夜空。
她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历史。
摘录:
我父亲从来都不善于处理亲密的人际关系;感情存在于心,却无以言表。
他一生之中的典型习惯,就是在做出决断前弄清事实真相。
我嫉妒她的自信、独立、敢做敢为以及与家人决裂和冲突的决心。我也想要潇洒不羁起来,但我没有那样独特的天赋和勇气,还总是因为被动接受他人安排而遭受嘲弄。
无论置身于何种环境,都要努力融入其中。我必须去观察他人在做些什么,然后去效仿他们。我要应对我的孤独,我的与众不同,并变成他人那样。
母亲为我们设定了不可能企及的高标准,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损毁了我们的能力,令我们甚至不能完成自己设定的恰当目标。
我唯一记得的与金钱有关的讨论就是,父母告诉我不能只做富家小姐,必须做些事情,参与一些有益的、能创造价值的工作;你不能也不应该一事无成。工作始终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也许他希望尤金像个东方的寡妇,陪伴主人葬身火海。我猜胡佛进入政治坟墓的同时,希望带着所有的家臣、家眷,甚至是宠物狗一同陪葬,就像伊朗人和塞西亚人首领一样。
父亲认为报纸是公共信托,意在服务于民主国家的大众。
在某些时候,父母直接指明行事原则,也许能够帮助孩子。我不认为强硬地建议你去做某事会对你有益。我甚至觉得不需要建议你什么,因为我相信你能做出很好的判断。我所能为你做的,是偶尔指出某些已经在我思想中演变得可靠而务实的原则,倘若你能够理解并赞同这些原则,那么就应让你自己去应用它们。
我们很难真正尽全力去做那些低级、渺小、无关紧要的事情。一直以来,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很优秀,若是要跌落谷底,我们很难舒适自在。我们唯一能够长大的方式,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攀上高峰。
每个人都要学习,在决定放弃工作前,我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也许我配不上每周21美元的薪水,但我以后的价值会远高于此,因为我会逐渐学会那些令我气馁的一切。我不清楚是什么说服了我,但我还是同意留下来,我知道以后有的是放弃的机会。
收购《时代先驱报》是非凡而出乎意料的巨大成功,但我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整个20世纪50年代,母亲广泛从事写作和演讲,表现优秀,她还沉浸在各类公共福利和教育问题上,被授予了一系列荣誉学位,工作获得了普遍认可。母亲70岁生日时,天文学家哈罗·沙普利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个星系——并非普通的礼物。
就我所知,罗宾最后一无所得,她也从没有索取过什么。她被菲尔迷住了,只是后来才慢慢得知菲尔的疾病。我记得她曾经打电话询问,菲尔是否留下过字条,但此后从未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她也从没有在采访中谈论过和菲尔的关系。她一定是位非常正派的人。我听说她嫁给了澳大利亚外交官,生活很平静,我希望她最终也走出了那件事情带来的阴影。
从我们现代的位置到成为“最优秀”需要做出一些异常艰难的决策,其中最艰难的决策同意图、目标和针对开支的态度有关,当然,这些决策必须要由你做出。做出这些决策不会轻松,不会平静,也无法在一夜之间完成。
我一生之中都只盯着失误或能改善的事情,却看不到做对了什么。
给我做自己想要做的工作造成最大障碍的是不安全感。它部分来自我特殊的经历,但更多的是源自社会定义女性角色的那种狭隘方式,就这个意义而言,它是与我同时代的大多数女性的共有特征。
五角大楼文件”披露的程序恰恰是政府处理大多数事务所遵循的程序。我们可以由衷地相信“不再有越战”的誓言,但直到公开政府体制,并将其运作方式暴露在大众的监督之下之前,那个诺言只会是空洞的说辞。
统治者与记者也许就是天生的敌手,但尼克松政府如今尤其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擂台。派遣司法部官员向法庭提起诉讼,而不再是仅仅用副总统来做传声筒,这样的做法表明他们已经改变了斗争的性质。我们全都愈发担忧起新闻自由问题,以及尼克松政府的专横态度——政府掌控全部权利,可以决定美国人们理应了解哪些信息。我们还认为,正如本后来所说,如果媒体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受害的将会是公众。
大家常常觉得我勇气可嘉,因为我在“水门事件”中支持了编辑们。事实是,我始终觉得自己根本别无选择。一个人可以选择时,才谈得上勇气。在“水门事件”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重大的抉择时刻,可以让我或任何人提议停止报道。“水门事件”是逐步展开的。待到报道已经发展至某种程度,我们恍然大悟事实真相时,已然涉水进入河流深处。一旦来到水流中心的最深处,我也就再也不能回头了。
我非常确信,《邮报》的记者和编辑的工作禁得起批判性的审视。我曾经对杜鲁门·卡波特说,事情看起来似乎会是“要么我进监狱,要么他们进监狱”。另一方面,我必须承认自己感到了恐惧。我畏惧那个人及其宠臣的权势,畏惧那位自认为有权隐藏在国家安全斗篷里面的总统。
水门事件”之后的媒体界必须警惕一种浪漫主义倾向——将自身想象为崇高的身处困境的斗士,在极端不利的局势下守卫着一切伦理道德。“水门事件”脱离了常规,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到处寻觅阴谋诡计和遮掩罪行的活动。另一方面,我不相信我么“过度报道”了“水门事件”,尽管尼克松的支持者直至最后一刻还在如此宣称。
身为管理者,我经历了一番磨难后了解到,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一旦管理层丧失了基本的管理权,必然会招致麻烦。这次罢工促使我坚定决心,要在公司内部建立更加通畅的沟通渠道,最终出版出更优秀、更强大的报纸。
某种意义上讲,对戈尔巴乔夫的采访是我同梅格、吉姆及其他人旅行历史中的一个高潮,在1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这些旅行构成了我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倘若你已经单独生活了好几年,恐怕你就会开始意识到,改变自己去同某个人生活,适应乃至迁就他的意愿和生活方式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我很清楚,我嫁给了工作,且深爱着它。
我终于不情愿地迈向了人生第七个十年的末尾,每一次岁月的更迭都让我更加懂得了享受生活。时至今日,我从未介意过衰老;事实上,我没有太多地去思考它。
我认为,我们对新闻品质的关注是优秀的经营方法,也是必要的编辑策略。我们最终取得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经营遵循这样的理念——优质新闻与盈利密不可分。
我心怀感激,因为我仍旧能继续工作,享受新生活;我丝毫不怀念逝去的往昔。倘若你已经日渐衰老,却对过去的生活念念不忘,这是非常危险的。既然过去的事情已经脱离了我的掌控,那么,我愿意活在当下,展望未来。
(摘编人:彭雪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