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对面是你

作者:文章来源:图书馆点击数:881更新时间:2019-06-13

内容简介:

傅莹女士,2013-2017年担任全国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也曾担任驻英国等国大使和外交部副部长。书中展现的是,她作为一名新闻发言人,如何向中外媒体介绍中国的内政外交;作为一名外交官,如何面对国际上的各种误解和成见,如何客观平和地介绍中国。全书分三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解构2017年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分别从民法典、环保、个人信息保护、反腐败、国防费、妇女儿童保护、中国的国际角色等七方面,再现了作者是如何在发布会上回应各方关切的。第二部分“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条分缕析发布会的准备过程,呈现了一位发言人是怎样“炼”成的。第三部分“新闻发布会之外的故事”,主要谈作者参加一些国际论坛的体会,比如慕尼黑安全会议和瓦尔代俱乐部会议;回顾了北京奥运会火炬伦敦传递等事件以及其间与国外媒体打交道的经历。这本书对思考如何做好公共和国际传播,如何与世界相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回顾这五年,1825个日日夜夜,我从外交岗位转向聚焦国内问题的立法机关;从参与双边和多边对外谈判,到了解、认识和回应国内民生和社会问题;从亲历国与国之间的斡旋博弈,到学习和参与人大立法和监督,这个转型并非坦途,我始终都怀着敬畏职责敬畏人民之心一般地学习,努力适应这份重任与使命。

  

摘录:

任何一场重要活动之前对程序的细致检查是活动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新闻发布会的关键词是“新闻”二字……和团队的准备工作要持续到上场前的最后一刻。

    发言人不能信口开河,对任何问题的回应都需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这就需要掌握相关政策和信息,不能随意地回应自己不或者不了解的问题

    虽说失误是人类的弱点之一,甚至可以认为是人冰冷的机器相比之下的美感所在,然而,不出错、少出错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新闻传播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博弈,关键是要在我们想传播什么和媒体能报道什么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既要争取多释放有效信息,又要适当契合舆论关注焦点,确保信息接口是联通的。

面对错误的质疑,可以选择的方式之一是用质疑来回应质疑。当然,首先要掌握信息和知识,对任何问题都需要不仅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争取以理服人

无论是哪种情况,不及时处理,任由别人去讲,积累起来就会成为形象负担,干扰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前进道路。

    发言人的准备工作起码要包含三个环节:首先,需要在前期与媒体沟通,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媒体和社会的关切所在;其次,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收集信息和材料,据此准备回应的要点最后,通过发布平台有效释放信息,实现传播目的。

回答问题时需要适当地选择,知道的多讲,不知道的少讲或者不讲,被问到自己不了解或者完全不知道的问题时,承认“不知或者绕过去也无妨。关键是要有一个真诚的态度,每一个回答都能言之有物,有让大家听得懂的核心信息。

    新闻发布会不可能解决现实社会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不应该讲大话或者做空洞承诺,但也不能只是冷漠地摆摆现实情况。

    在发布会上,每当有外国记者对中国提出批评性意见时,现场会出现一种张力性气氛,发言人一方面要考虑提问记者和他所代表的国家和公众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本国公众的期待

利用带刺的问题借力打力传递我们想传播的思想和信息。

    在国际论坛场合,或者是在新闻采访的一问一答中,无论是问还是答者,都需要用坦诚和智慧去赢取观众,可以批评对方,也可以展现自己的观点,双方精彩的对话才是公众所期待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筹备期间,为了使大会新闻工作更有针对性,我们要密集地举办一系列的座谈会,倾听民意、了解社会关切与政府各部门沟通意见,收集和整理资料,为大会期间回应社会关切提供参考。

新闻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分量部分:是收集问题,二是汇总回应的参考资料。

与境外媒体的沟通和交流都是“两会”新闻筹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式方法,包括开始组织专场座谈会和围绕特定专题安排吹风会等。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大场面,我都会努力把持住自己,驱赶走各种杂乱念头,保持内心的平静,专注于该做的事情这个经验让我在日后接受采访或者做新闻发布时受益无穷。

    任何学习和知识的积累都不会是多余的,任何时候学到的东西,都会在人生的某个转角成为宝贵的财富。

人大会议发言一项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这一切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团队的任务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筛选和梳理问题;第二阶段是针对重点问题做调研和拟写答问要点;三阶段是演练。

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受众在观看和收听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的时候,都能听得懂、喜欢听、记得住。

微笑是一种亲和的力量,显示的是自信,更是一种从容。到底,微笑是一种态度。不仅应是新闻发言人对公众的态度,也应是中国对世界的态度。

    在国际论坛与中国的互动日趋活跃的现象背后,中国声音在世界上获得更多关注和重视而中国作为新兴大国,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和利用国际论坛这样的平台,讲好中国故事。

    没有见过一个国,干得那么好,说得那么差。

    只要最初我们公众记者关注焦点的判断是对的,无论问题怎么变换,都应该有办法引到自己准备好的回应轨道上。

    视而不见不行,抱怨也没有意义,必须提升应对舆论危机的意识和能力。

    沟通和传播是有明确对象的。不论是演讲、接受记者采访还是出席国际论坛,对象虽然不同,但一个基本共同点——面对的都是人,是有思想和各种文化习惯的人。我的体会是,无论是做国内传播还是开展国际传播,心中始终要装着“心中有人”包括三个渐进的层次:了解、重视和尊重。

(摘编人:彭雪勤)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