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00年前后,美国,新奥尔良。所有的事物在这里交会,所有的观念在这里碰撞。爵士乐诞生了。它由自由精神孕育,又成为自由最完美的表达。
我们该如何聆听爵士乐?爵士乐的精髓何在?即兴演奏就是随意发挥吗?我们该如何品鉴爵士大师的演奏?为什么听、如何听、听什么、听谁的,有关爵士乐的种种疑问,你都将在这里找到答案。
美国杰出音乐史学家、资深爵士乐评论家特德·焦亚在本书中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赏乐之道,他从爵士乐的核心谈起,扩展至爵士乐的结构、历史、流派、名家赏析,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如何听爵士”,只要用心聆听,定能深入爵士乐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揭示其魅力所在。
5个爵士乐关键元素+12种爵士乐风格+150位当代爵士名家
美国杰出音乐史学家、爵士乐终身成就奖得主力作
《经济学人》2016年年度好书
书评:
懂得爵士乐,就意味着懂得过去所有的音乐。
——马尔克斯
这本书让我忽然明白了自己为何热爱爵士乐。
——张有待
《如何听爵士》让每一个普通爱乐人士都有机会成为拥有专业耳朵的爵士行家:只要按照书中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去聆听和感受,一定会有惊喜出现!
——李宏杰
这是一本“音乐地图”,一本关于唱片的赏乐指南。
——《华尔街日报》
摘录:
爵士乐从诞生之初就在不断吸收各种类型的音乐元素与文化特征,10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爵士乐已然是一个丰富而多样的广阔世界,早已不是只言片语、几首乐曲所能概括。爵士乐中有抗争的历史、文化的冲撞、情感的宣泄,乃至对人性的拷问。也许你能够体会切特·贝克的忧郁,也能感受到戴安娜·克瑞儿的欢快,然而,如果你无法理解约翰·科尔特兰对于人性的探索,那么你就不能算是真正理解爵士乐。想理解爵士乐,就一定要深入它的精神核心,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里,在那个时刻、那个环境中,去感受爵士乐手以无词的纯音乐所表达出的更深层次的人性体验。爵士乐很多时候是纯音乐,是抽象的,它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了听者。优秀的音乐家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灵魂,因而在他的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每一首乐曲都有自己的灵魂,有思想,也有温度。音乐就是音符,音符就是数字,数字就是密码。
他们深知在音乐里,特别是节奏的精髓中,有一种魔力无法用理性去诠释。
这一层面必须用心去感知,若无法体会,一切学术性的剖析都是徒劳。要想踏上
这条路,学者必须跳出学术的框架,学生也必须把理论课程抛在脑后,才能无拘
无束地前行,进入这难以捉摸和描述的感性空间。
抛开专业术语去聆听,才是通往音乐核心的道路。若是我们从足够深的层次上去聆听,无须专业文凭或执照,我们便能领悟一首歌曲的魔力所在。
出色的爵士乐队在演奏时,你能听到每位乐队成员的节奏以一种悦耳的方式
互相嵌合。……… 一种充满矛盾的配合,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演奏者在迁就别
人的同时也在坚持自己在音乐里的话语权。不知怎的,他们可以同时做到妥协和
苛求。这种悦耳的互让能把独立的个人风格融合起来,产生整体协同效应,音乐
的脉动由此活力四射,魅力十足。
那些特别富有激情的表演,都会趋于打破规则。音符并不是踩准拍子被演奏出来的,而是在流淌的节奏中四处跳跃,有时还会被放置在拍子之间暖味的位置。有些旋律乐句似乎在二拍子和三拍子节奏剖分之间流连,而这种在强调节奏的西方传统音乐中生存的能力,也许是爵士乐和其他源于非洲的音乐风格受人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你无法从乐谱上读出这样的音乐,原因很简单,因为传统的西方记谱系统无法容纳它。然面一名听众却可以体会到它,一名娴熟的爵士乐手可以自然而然地把它创作出来。
简单来说,我不知道自己在钢琴上谈了什么。对古典音乐家而言这也许是失败的一刻,然而对于我这种胸怀大志的爵士即兴演奏者来说,这意味着一种突破,标志着我获得了一种超越基本拍的能力。
今天我会给你一个音符,看看你能用多少种方法去演奏这个音符——用吼音、用滑音、降半音、升半音,你可以随心所欲,自由发挥。这就是在音乐里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就跟说话一样。
在非洲传统中,创作音乐被理解为创造声音。你可能会觉得创作音乐显然就是创造声音,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过去的两千年里,把音乐理解为音符体系的音乐家们塑造了西方演奏的传统。在这个音乐体系中,每个音符有着不同的音色,并按十二平均律定音。早在毕达哥拉斯的年代,西方音乐家就需要在创造声音与演奏音符中选择其一,他们选择了后者。然而非洲音乐家们踏上了另一条道路——用无穷无尽的音高来创造音乐,而不是局限于一个八度音阶里的12个音符。
这也表明了为什么在许多当代长篇里,修正处理过的人声听起来会如此缺乏深度和生命力。21世纪的修音师似乎把我们相似20实际期间从非裔美国音乐家身上学来的一切,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唱歌的目标不是把每一个音都唱出绝对音准——我们一百年前才逃离这个音乐牢笼,为什么又要钻回去呢?
每当我遇到能演奏出力度变化的乐队,我会立刻为他们能处理好最为棘手的爵士乐技法而拍手叫好,不管是因为他们认真排练过,抑或仅仅是因为他们在音乐上心灵相通而本能地做出反应(我特别欣赏后者)。
音乐中大部分的关键元素,无须专业训练便能领会,即便是爵士乐这般晦涩难解的音乐形式也是如此。
你无法测量爵士乐演奏中的自发性,却可以感受得到。
对于外行人而言,爵士乐是令人费解的。即使是最忠诚的爵士乐迷也会对其中的某些方面倍感困惑。
在今天的爵士乐中,我们依然能听到“振奋、喜悦、魅力”,但是自爵士时代以来,爵士乐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事实上,这种音乐的发展速度是如此迅猛,以至于爵士乐迷往往将自己的喜好固定在某个特定的年底或风格之中。
到了20世纪60年代,爵士乐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正统性和文化声望。它一度被大学校园拒之门外,现在却成了知名学府的官方课程。政府甚至会请爵士音乐家出任非正式外交官,在敏感地区用这种备受推崇的文化输出品来舒级紧张的局势1969年,当艾灵顿公爵在白宫庆贺70岁大寿时,没人感到吃惊或不合时宜。爵士乐曾被“尊贵人士”所排斥,如今却已成为上流社会的一部分不过这些成功却难以掩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期里,爵士乐的主流听众正在逐渐流失这令人不安的事实。爵士音乐家对于艺术的追求(特别是勇于探索和打破常规的种种举措),影响了这种音乐的商业前景。爵士乐坛中的“伯爵”与“公群”们,就像落难的贵族一样,尽管受人尊崇与爱戴,却没法再指望忠诚的子民出席他们的现场演出或购买他们的专辑了般的音乐听众,尤其是30岁以下的人,都已另寻其他风格与艺术家。
此刻,在爵士乐史上的这个时间点,阿姆斯特朗为爵士语汇带来了成百上千种新句式。但比这些音符—即便是那些华丽的高音—更惊人的,是阿姆斯特朗在运用切分和重音时所体现出来的精湛技艺。爵士乐自诞生之初便富有一种节奏活力,但阿姆斯特朗明确意识到了切分乐句的潜力,而他对此的理解程度远超其前辈。我们迈出了如有神助的一步,就好像从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一下子来到了牛顿的微积分。但在阿姆斯特朗丰满的音色之中,又蕴含着温暖柔情的人性,这中和了音乐的复杂性,让他先锋性的革新之作,同时成为爵士时代长盛不衰的聚会音乐。
这才是聆听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方法:把你认为自己是在探寻传统、追根溯源、向曾祖父一辈致敬以及任何类似的愚蠢念头都抛开。这是一种无畏无悔的音乐,把它当成博物馆的老古董是对它的侮辱。我们需要重新摆正观念,将其视作20 世纪20 年代的一种精神,孕育了乔伊斯(Joyce)、伍尔芙(Woolf)和普鲁斯特(Proust)的杰作的那种精神。
艾灵顿公爵比任何人都更能代表本书的核心观点。聆听技巧应被视为接触爵士乐的基础,若我需要支持这一论点,只需要引用他以前说过的话。“我是世界上最用心的聆听者。”他在个人传记中如是说。在其他场合,他也表达过同样的理念,强调在爵士乐的体验中,乃至创作过程中,聆听所处的中心地位。“我在音乐里所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聆听。”在1960年的一次电视访谈中,他对评论家拉尔夫·格利森(Ralph Gleason)这样说道。他还补充道,“聆听是音乐的核心。”
194他的作品你该如何入手?我猜你不可能像迪安·贝内代蒂一样,花上大段光阴去学习帕克的音乐。更何况,帕克音乐中纷繁复杂的细节,很难阐明—不,我在这里指的不是精湛的技巧,帕克的技巧连最普通的听众都能轻松分辨并深感佩服。但是,在他的艺术理念核心之处,不仅仅只有纯粹的速度。那表面上如烟花般绽放的声音,令他音乐里的众多创新变得更难以捉摸。但我有个办法,这个给外行用的方法,无疑对刚接触比波普的人而言也十分管用。我相信,这是体会现代爵士乐的捷径。
我希望你跟着音乐唱出来。
(摘编人:彭雪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