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作者:[美]斯蒂芬·平克文章来源:图书馆点击数:1063更新时间:2018-11-30

内容简介:

研究人性,必然关注暴力。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阅读了血腥的战争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罪行之后,不由得掩卷发问:“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但是我们很少问:“过去的世界究竟有多糟糕?”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畅销书作家斯蒂芬·平克在这本令人震撼的新著中告诉我们,过去的世界更加糟糕,事实上,我们正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的时代。

我们身边导出都是血腥历史的证据:《旧约》中的大屠杀,《新约》中的十字架;莎士比亚戏剧和格林童话中血淋淋的肢解;英国王室对家眷的处斩,美国建国者之间的决斗;还有对殴打妇女、虐待儿童、灭绝原住民的司空见惯和冷漠接受。

平克在书中展示了上百幅图表和地图,佐以大量的数据资料,量化暴力减少的趋势:部落间战事的死亡率比20世纪的战争和大屠杀要高出9倍;中世纪欧洲的凶杀率比今天要高出30倍;奴隶制、残酷刑罚和滥用死刑曾经是人们生活中的常态,但如今被废除了;发达国家之间已经不再发生战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死亡人数也只是几十年前的一个零头;强奸、家暴、仇恨犯罪、严重骚乱、虐待儿童、虐待动物——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减少。

如果人性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切又是怎样发生的?是什么让人们停止儿童献祭,不再在晚餐的餐桌旁互相捅刀子,或者不再公开行刑,将犯人大卸八块来娱乐大众?是否是因为人们开始阅读小说、培养餐桌礼仪,开始敬畏警察或者将精力转向发家致富?原子弹是否应该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因为它防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摇滚乐是否要对20世纪60年代的犯罪高潮负责?堕胎合法化是否促成了犯罪率在90年代的回落?

平克认为,答案并非如此。解释暴力下降的关键在于理解将我们推向暴力的心魔,以及将我们带离暴力的善良天使。政府组织、识字率、商业和都市的文明进程,让我们日益有能力控制我们的冲动,对他人怀有同情,宁愿讨价还价做交易而不是抢劫,我们也开始揭露那些毒害人心的意识形态,发挥理性的力量,克制暴力的诱惑。

平克汪洋恣意的才华和知识,启发我们更进一步地反思我们对进步、现代性和人性的观念。本书的结论必然会引起争论,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它将引导我们用全新的角度看人性、看历史、看世界,让我们深思人类社会的未来命运。

  

书评:  

我这一生读过的最重要的书……它不只是一项历史学术贡献,而且是一项对世界的贡献。                              

  ——比尔·盖茨《盖茨笔记》

这是一本及时的书,它讨论了暴力如何以及为什么在我们的历史中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以及我们该如何使这趋势继续下去。最近的一些事件似乎让我们感到暴力和恐怖主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常见,因此在这时,我们去理解和认识所有暴力—甚至恐怖主义—实际上是在减少就很有必要。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人们曾经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我们就能沿着这条路走向和平。  

                                                ——马克·扎克伯格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定会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作品。长期来看各种形式的暴力都在下降,平克极其详尽的分析有力地证实了这个主题,他还从心理学、神经科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方面探究了这一现象的原因。无论是出人意料的主题,还是他对这一现象原因的探究,简直是能够与启蒙时期伟大思想相媲美的精妙自然哲学……他的文笔优美,读来如沐春风。——马特·里德利《经济学人》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有着平克明显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趣味性,很多喜爱他之前作品的读者会认出这种风格并同样喜爱这本书……它是科学、历史和叙事的完美结合。                           

  ——克莱夫·库克森《金融时报》

平克成功整理记录了各种暴力和残忍总体下降的现象。这项人类成就值得让更多人知道,这本书非常重要,读者们会记住它,并去思考这一现象的原因。这个故事绝对值得七百多页的篇幅。           

——罗伯特·杰维斯《国家利益》

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值得社会科学家、关心社会的公众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研究和讨论。它给人一种充满生气和魅力的阅读体验。

                    ——马丁·戴利《自然》

这是一部令人瞩目的作品。平克通过科学的原理阐释了一些通常在隐形道德包裹之下的问题和被人高度怀疑的经验假设,使这些问题为人所理解。无论你从书中的细节找到什么赞同点和争论点,作者都值得人们的尊敬、感谢和掌声。

                                   ——尼尔·博伊德《加拿大霍芬顿邮报》

  

摘录:

《圣经》是世界上最畅销的出版物,被翻译成3000多种语言,世界各地旅馆的床头柜里都有它的身影。戴着祈祷头巾的正统犹太教信徒亲吻《圣经》,美国法庭的证人将手放在《圣经》上发誓,甚至总统就职宣誓也要手触《圣经》。尽管地位崇高,《圣经》却是一出漫长的暴力庆典。

虽然很多新教徒都是这类酷刑的受害者,但是,一旦他们得势,也狂热地将酷刑加诸他人,甚至包括妇女;15世纪至18世纪期间,在驱巫的名义下,有10万多妇女被施予火刑。暴力历史上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几百年后,这些令人恐怖的事件都变作轻松的谈资。在当下的流行文化中,女巫已不再是被刑讯折磨和极刑的受害者,而是动漫影视中的俏皮角色或冒失鬼。比如女巫希尔达、金缕梅、葛琳达、萨曼莎,还有《圣女魔咒》里的哈利维姐妹。

亨利的王位传给了儿子爱德华,再转到女儿玛丽手中,接着又传给伊丽莎白。“血腥玛丽”这个别名,不是说玛丽曾将番茄汁混进伏特加,而是指她将300名宗教异端送上了火刑架。在如何解决家庭纠纷上,姊妹俩人恪守祖先的传统:玛丽将伊丽莎白关进监狱,并在表妹简·格雷夫人被处决时亲自监斩。伊丽莎白处死了她们的另外一个表妹,苏格兰女王玛丽,123名神父被开膛碎尸,还有其他政敌受到断骨铐的折磨——这一刑具也是伦敦塔吸引旅游者眼球的一大景观。今天的英国王室为了小到言行粗鄙大到婚外情等过错备受指责,但他们既没有砍下任何一个亲戚的脑袋,也没有将任何一个敌人开膛破肚,难道人民不应该为此夸赞他们几句?

我们所属的物种,晚期智人或“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据说已经有20万年的历史。但是,拥有艺术、仪式、服装和复杂的工具,并有能力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的、“行为意义上的现代”人类,大约7.5万年前在非洲开始出现,随后散布到世界其他地方。

与人们现在的印象完全不同,酷刑的实施并非只限于阴暗的地牢,它们也是大众的娱乐,公开行刑吸引着成群结队的群众,在欢呼雀跃中围观受刑人的挣扎和哀号。

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也是枪炮和法律最后终结了奴隶制。英国曾经是贩奴生意最猖獗的国家,它在1807年宣布奴隶贸易非法。1833年,大英帝国全境废除奴隶制。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人开始喋喋不休地要求其他国家终止贩奴活动,并辅之以经济制裁和几乎1/4的皇家海军军力。

人道主义革命源自何方?

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人们在自己生活改善的同时变得更有同情心了。佩恩猜测说:“当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时,他们的食物更好了,体格更健康,起居更舒适,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以及别人的生命,也就更有价值了。”

如果说种族大屠杀是以数量取胜,施虐狂可能就是质量上的首选。毫无缘由地蓄意制造痛苦,目的只是享受他人遭受苦难,不仅在道德上是荒谬的,而且是理智难以理解的,因为从受害人的痛楚中,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种群的繁衍,施虐狂得不到任何好处。

我们由猿演化而来,在小群体状态下生活了几十万年,认知过程的演化都是以狩猎、采集和社交为目的。仅仅是在文字、城市、远程交往和通信出现之后,我们的祖先才逐渐地培养起理性判断的能力,并不断扩展理性施用的范围,这个进程还在继续发展之中。我们也许有理由期待,集体理性经过时间的砥砺,将一点一点地打磨掉我们身上导致暴力的短视和冲动;面对数量越来越多的理性主体,我们希望对方以何种方式对待我们,我们也就必须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己所不欲,亦施于人。

(摘编人:王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