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各种诗体中,词应是一种最完美的艺术形式。它那长短句错落、单双音节错落、韵位错落的体裁特点,天然具有一种参差宛转、流丽顿挫的音乐美。宋词尤其善于运用旖旎的笔调,把人生的寂寞与忧伤、渺茫的希冀与无涯的企羡,化为一种美丽而凄婉的抒情境界。
作者凭借对于宋词长期的涵泳体会,以及对于人生的敏感与深思,力求深入把握词所特有的艺术个性,揭示宋词经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全书八章,把词学知识、词论阐发、宋词概述与词艺分析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严谨的教学体系。关于词的章法、句法、字法之分析,尤多发前人所未发。
摘录:
宋词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节奏美、阴柔美、人性美。
词的体制是由其音乐文学的性质所决定的。
词与诗的不同点之一,就是每首词都有一个词调。从创作角度来说,词与诗的不同点就是按谱填词;这里所谓“谱”,就是各种词调的格律形式。
本节所谓词体,乃专指寻常散词或单曲而言。……从体段来说可以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四种类型。
词韵与诗韵的最大区别,就是词用韵较宽,相邻韵部可以通押。
与诗体韵位的均匀分布不同,词体之韵位往往是疏密变化、错落有致的。
宋初的五六十年,是词史上的寂寥期。
仁宗时代,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以及其他一批在政界与文坛都颇有地位的词人,共同造就了宋词的繁荣局面。
词的繁荣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词由少数文人手中解放出来,变成了人人能写、人人爱写的一种“新乐府”形式了。
兴盛期的代表性词人,有开宗立派的苏轼,有在集成传统的过程中各自名家的晏几道、秦观、贺铸,还有上结北宋、下开南宋的周邦彦。
南宋词坛的南渡时期,词逸出了文体自然演化的轨道,而被时代的无形巨手所箝制了。
南宋中期的词坛,因为词人对待时事政治的不同态度,自然分成了两大词人群落,他们的词作也自然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风貌。
南宋后期词坛,由于国势危弱,风雨飘摇,词林中弥漫着一派萧瑟秋韵。
宋词在题材与主题方面的特点,还是在于它与女性、爱情相关的“绮怨”题材和感伤情调,在于它与落花斜阳相伴随的“弱德之美”。
“艳”是词的本性。对于晚唐五代词来说,艳情是词的题材特征,也是词的文体个性中最抢眼的特色。
“艳词”是一个既宽泛又具有包容性的概念。宋词中的精华和糟粕几乎都反映在“艳词”中。
我们所说的“闲愁”,就正是指这种超越了生活中浅薄琐屑是非纷争的无端哀怨;而这种表现“闲愁”的词,也正是最能体现词体独特功能价值的作品。
宋代咏物词数量较多。据路成文博士的统计,有3200余首,占现存全部宋词的15%强。
著名词人,几乎都不只是一幅笔墨。
关于宋词的基本风格类型,粗分者分为婉约、豪放二体,细分者缕列二十四词品,其余又有分为四种、八种之不同。
除了婉约与豪放之外,还有雅正、浑成、平淡、自然、清空、质实,等等。
以共时性词人群体风格趋同性为主要标志,宋代词坛上主要有四个流派:柳永词派、东坡词派、稼轩词派、白石词派。
事实上,关于两宋词优劣高下的看法,亦有主观喜好与客观评判两种态度的微妙区别。……从史家的或研究的角度来说,虽然也可以各抒己见,却应该尽可能地作持平通脱之论。
在唐宋词的发展进化过程中,从篇幅看是由令曲变为慢词,从创作主体看是由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从文本看是由流行歌曲变为案头文学,而在词的发展过程中,进化最快的不止是语体风格,还有以章法为重要内涵的创作技巧。
作为词学术语的句法,一般是指词体中句式构成的法则。……考虑到词的歌词性质及其节奏特点,更多的是靠单句的组配式为载体的,所以这里尝试把“韵句”和“节奏群”也纳入句法范畴。
在前代词学或词集评点中,涉及字词者亦不乏其例,然而往往只是言字面,殊不足与言字法。……本章的着力点,就是在清理前人相关说法的基础上,调整研究视角,力图摆脱泛谈炼字的修辞学的字法体系,从词的文体个性出发来探讨其用字特点与规律。
与《诗经》、楚辞、汉赋等相比,宋词还是比较好读的。它与时事的联系不是那么直接,涉及典章制度也较少,再加上词注重兴发感动、长于“空中传恨”的抒情特点,这些都使得词成为最好读、最能给人以直接感动的文体。
欣赏,当然是一种能力;欣赏能力的高低强弱,也是人的素质的一种表现。但这种能力和素质的养成,也需要一定的知识为前提。
为了对读者的阅读与欣赏有所助益,进一步熟悉词的艺术个性,提高欣赏能力,这里试开列一个简明的“宋词必读书目”,并对每种书略加介绍。这些书可分为四类:一类是作品,即《全宋词》及其他重要的宋词选本;一类是词话,介绍《词话丛编》及几部重要的词话;一类是现代词学论著,在介绍这些论著的同时也适当介绍现代词学家及传承情况;最后一类是工具书。
词的阅读、欣赏与批评,首先要坚持一个总的原则,既要把词当词来读,而不是以读经史、说诗文的手眼来读词。过去人读词刻意求寄托,或穿凿附会,或拘泥于本事,都是有违词体艺术个性所产生的流弊。
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同时、同派的词人,同题材之作品,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同中求异”,见出特色。
词之与曲,一方面是各有各的文体个性,同时也有诸多相通之处。
所谓“意象批评法”,“就是指以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之理念,以揭示作者的风格所在,其思维方式上的特点是直观,其外在表现上的特点则是意象。”
摘句品赏是中国古代文学鉴赏批评的常用形式。尤其是诗词佳句,更易于“采摘”且易记易传。……就词之一体而言,摘句品赏之风比诗更盛,词人因某一佳句而得享盛名的现象亦屡见不鲜。
“著书有三种:最上,令读者得益;其次,令此学本身有发现;其三,但令读者佩服作者之博学精心。”余不敏,但所追求或在夏先生所说最上与其次之间。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矣。
(摘编人:彭雪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