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外部世界对中国的预测有悲观的,也有乐观的。乐观的几乎都对了,悲观的几乎都错了。越悲观的,错得更离谱。预测中国崩溃的,他的观点却崩溃了。
《我们误判了中国》由《环球时报》记者全球采访,采访对象包括基辛格、福山、约瑟夫·奈、奈斯比特 、布热津斯基等41位西方政要和智囊。作为西方长期深研中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智库成员,他们不仅曾经锐利地对中国提出批评,也具有面对中国崛起而承认现实、自我纠错的勇气。本书所集结的文章反映了他们对西方种种“误解”的最新认识,也集中反映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现实与趋势的重新认知和判断。全书共分“深厚的文化价值观、新型的大国关系、独特的政党制度、成功的经济模式、中国式的和平崛起”五章。
书评:
《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国际关系研究专家金灿荣作序
TED名家、政治学学者李世默,《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推荐
——书腰文字
他(习近平)给我的印象是睿智、有远见、头脑清醒、自信但不自大,对国际和国内问题都有着良好判断。我认为,他能抓住机会,有效应对中国面临的更严峻的制度性和社会性难题。这些难题是中国成功发展所带来的。我想强调,中国面临的困境不是由失败造成的,但有些时候,成功所带来的问题会是非常严峻和危险的。
——布热津斯基
在我看来,美中两国都是伟大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美国历史则很短。美国人认为每一个问题都有解决办法,中国人认为每一个解决办法都会引发新问题。这是看问题的不同角度……美中两国领导人都同意,美国领导人表示欢迎一个不断强大的中国,中国领导人也重申欢迎美国作为亚太地区大家庭的一员。
——基辛格
中国崛起对中国百姓来说是件好事,它带动了消除贫困,使人们能过上好日子,收入也能得到提高。同样,这对美国而言也是件好事。因为贸易互惠如同一些双边合作那样,是很自然的事。中国崛起,会使美国变得更加富有。
——约瑟夫•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在经济管理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和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此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儒家文化也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中国共产党正在掀起的反腐运动就是一个说明软实力的很好例子。
——奈斯比特
美国经济的兴衰与民主本身并没有联系……任何政治体制都会面临下滑趋势。之所以下滑,最有可能是因为人们使用权利来增加其在体制中所享受的福利。就理论而言,中国的崛起、中国经济成功的持久性、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广泛性,在某种程度上的确给我的理论带来了挑战。
——福山
美中关系应继续保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共同承担义务,也要认识到双方存在着分歧,并应接受这些分歧,“中国在政治、经济上是一个新兴大国,美国是一个既有大国,我们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
——卡特
摘录:
一般来说,任何时候准确地认识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很不容易的,而正确认识当下迅速变化的中国尤其不容易。夸张一点说,正确认识中国,真正了解中国,可能是全世界社会科学界最大的挑战。谁解释好中国,谁就有资格拿诺贝尔级别的奖项。
我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和美国就像苹果和橘子一样不同。中国制度和美国制度的唯一差别是中国的制度还在发展形成当中,而美国的制度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我们要给中国时间发展自己的制度。我认为,中国的制度会日趋成熟。
一个民族有自己的历史认同是很重要的,这是民族自尊的表现。儒家文化是你们最大的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最大的软实力。
我认为软实力主要有三个来源:文化、价值和政策。中国强调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我谈的软实力有所不同。中国所谈的软实力主要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我所谈的软实力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政策。而且文化软实力和政策软实力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好作用。中国文化,比如孔子学院对南海周边各国有软实力,但与此同时,中国对南海周边国家的政策也应当有软实力,二者结合好,才有巧实力。
中国梦并非模糊空洞的口号。笔者对中国梦在五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国家层面、个人层面、历史层面、全球层面和“对立层面”。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是要将中国人民的梦想提升起来,意义深远,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历史、文化的差别,中国梦和美国梦的想法和做法会有不同。
中国应该大胆向海外传播自己的观念,让外国人皈依中国梦。
学习中国历史并更多地了解它,不应只是学者和专家们独有的任务,而是西方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如果我们之中任何人曾经质疑过主流世界观正在发生变化,那么通过与这些卓越的人们的谈话,会使我们重新认识,人类未来的信仰可能与过去将有天壤之别。
如果你回顾元、明、清的历史,你会发现中国大陆的权力核心主导着一切,无论在贸易还是在军事方面……中国很强大,但尚未达到应有的自信……中国恢复往昔的显赫与权威无可避免。
从过去2000年的大部分历史看,日本国力的规模一直是中国的10%。从明治维新依赖的140年,这一比例才逐渐发生变化。现在只不过是正在回归到以前的比例关系,但日本没有必要悲观。
我收看CNN的节目持续20年,发现报道内容中有价值部分是关于美国国内问题和中东问题,其余90%是垃圾。
过去30年,中国对德国人来说,就像是一面远方的镜子。我们看到的不是中国人自己看到的中国,而是我们看到的中国,这使得对于中国的讨论总是很感情化。
未来的中国,用孟子的话说“仁者无敌”,仁义才是真正的全球领导力。
由于国际权力偏移到中国,这使西方很不舒服。我认为,对中国来说,可能目前是最危险的时候,反应过软或过硬都不行。谨慎、明智与经验都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是否能和平崛起的问题真正成为了重要的世界议题,再也不像9年前那样只是学术界的议题,全球权利转移真正推动它的实质性变化。
让中国以美国而不是德国的模式进入国际舞台,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现在是美国真正改变其对外政策的时候了。现在是让防卫而不是支配,成为美国战略基石的时候了。
澳不希望中美是对手,但却站在美国一边。……澳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促进中美平等对话。
反腐就是增加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
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为人民负责。
在中国,政治领袖的合法性很大一部分归因于被视为贤能政治的体制,领袖因德才兼备而被选拔上来。……当代贤能政治是中国的大进步。
西方总是批评中国是专制主义,但中国的体制有一个巨大优势,那就是高效。
因领导人决心坚定、民众积极参与、反腐手段不断创新,中国在反腐问题上取得了成效。……腐败与政治制度无关。
在现代治理体系上,学美国没什么意思,中国不能照搬别国的制度模式,需要找到自己的道路。
中国如果想在下一阶段继续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应放开服务业,增强民众的财务安全感和进行新一轮国企改革。
全球经济将继续处在变革之中,而中国的成功,意味着在衡量经济发展成就方面,中国将为其他“金砖国家”和“金币四国”树立一个更加令人敬畏的标尺。
我不认为中国的经济会因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而崩溃。
我不认为中国会经历2008年美国那样的金融危机。
既已做出限排承诺,中国就得慎重推进,并确保美国的减排步伐与其保持一致。
2001年那位提出“中国崩溃论”的章家敦,恐怕现在已没人能记起他了。
中国抓住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让俄罗斯成为自己发展道路上的制约因素。
中国的挑战和机会也是世界的挑战和机会,是我们全世界都要面对的问题。中国面临全球化的挑战,也为国际合作创造了机会。合作的越多,才会使越多的人受益。
因为中国的崛起,21世纪全球战争的危险要小于20世纪。
中国为非洲打开了一扇门,非洲国家走进门后看到了无尽的宝藏。
中国崛起的目标是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而不是扩张领土,这种政策保证了中国的持续发展。
只有军事上不具有威胁性、外交上安抚他国的大战略,才能加速本国的和平崛起。
美国和其他国家想阻止中国的崛起,但我不认为他们有能力阻止中国的崛起。
欧盟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战略定位,欧盟如何在新兴的世界政治秩序中寻找自我的战略位置是一个问题。
从更广义上说,我们所面临的世界和之前的完全不同,过去,我们总认为西方占据主导,现代化进程就是西化,但是中国的崛起让人们意识到,从中国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中国在全球政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会逐渐了解更多的中国历史,但这需要时间。
(摘编人:彭雪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