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玻尔犯过什么样的错误?玻尔的“互补原理”果真很重要吗?大名鼎鼎的“泡利效应”真实存在吗?有哪几位物理学家是连泡利都敬重的?“希尔伯特第十问题”是如何被解决的?爱因斯坦妻子对相对论有“秘密贡献”吗?当狂傲的朗道遇到尖刻的泡利,会发生什么事情?希尔伯特和爱因斯坦究竟谁先提出广义相对论场方程?数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推进对“黎曼猜想”的研究的?德国、苏联和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大规模的反相对论运动?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撰写的一系列科普及科学史作品,涵盖物理、天文、数学等领域的多个引人入胜的主题,文笔生动诙谐,取材翔实丰富,考据严谨深入,适合广大科学爱好者及大、中学生阅读。
本书以“近景式”的描写方式,来刻画科学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还原一些重大事件,使读者看到了科学家在公式定理外的一些细节,他们或幽默、或毒舌、或有局限,但更多的是他们在逆境中的坚持,在错误中的探索。作者文笔生动流畅,思维犀利,作品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可读性,读者既可以了解到各种引人入胜的科学史话、科学家故事,以及它们背后发人深思的社会渊源;也可以学到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
书评:
“吴大猷科普奖”金签奖获得者卢昌海的新作,荣获中宣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央视“2014中国好书”榜科普生活类第一名,入围《环球科学》2014最美科学阅读
——编辑推荐
我非常喜欢读这本书,这本书不管对年轻人还是成年人都非常好。
——中国科学院王元院士让世人看到了科学的伟大的人文力量。
——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卢德馨教授
解读科学史上的趣闻和争议,文笔生动、资料翔实、考据严谨,是一本难得的科普力作。
——香港浸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数学文化》主编汤涛教授
卢昌海博士的作品敢于触及科学研究中的难题(例如奇点定理、黎曼猜想等)和科学史中的疑点,书中资料丰富而且往往为国内作品所罕见。
——两届“中国图书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赵峥教授
科普的最高境界是:外行看了热闹而又大长见识;内行看了除了感叹还深为叹服。卢昌海做到了。
——复旦大学金晓峰教授
大师未必皆正襟危坐,小楼不尽为琼楼玉宇。昌海这本小书撷萃咀华,以平实的风格,深入浅出地讨论科学与科学家的方方面面,实为科普之佳作。
——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陈学雷研究员
细推物理须行乐,阅读这本书可以有“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这样的感觉。
——河北科技大学汤叔楩教授
摘录:
量子力学的核心之谜是无法通过任何“诠释”而得到真正澄清的,我们所能表述的只是量子力学是如何工作的。换句话说,经过这么多年思考和运用,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已经意识到:这世界是一个量子的世界,量子力学本身就是对这一世界最清晰的表述。
就像宇宙所有的其他存在一样,科学的存在也是有因果的,科学存在的具体形式是和它所要达到的目的紧密相联的。环顾我们周围的世界,从草木竹石到飞禽走兽,从戈壁草原到冰川湖泊,小至蝼蚁尘埃,大至日月星辰,世间的现象是如此的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就像满地的珍珠,如若没有丝线相串,何以尽拾?科学也是这个道理,万物无穷而人力有限,理解事物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简化。把许多现象归结为一个道理,窥一隅而知全貌,就是一种最有效的简化。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这种简化是人类试图理解、预言和利用自然现象的最重要途径,也是科学朴素而优美的目标。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简化”是一个比较含糊的字眼,不问内涵地追求简化会使人误入歧途。最大而又荒唐的简化莫过于把一切归因于上帝,就像《圣经》所宣称的那比牛顿定律、麦克斯韦方程式,或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简单多了。但那不是科学,因为圣经只不过是把它所要“解释”的东西罗列了一遍,上帝第一天创造什么,第二天创造什么......如此而已。哪怕略去其中无数的错误不论,这种所谓的“解释”除生添一个上帝外,也并不构成任何实质意义上的简化。更重要的是,这种“简化”缺乏人们对科学的一个很基本的期盼,那就是要能够预言未知和未来的现象。仅限于对已知及已经发生过的现象进行罗列、归纳或整理,哪怕做得很到位,也更接近于历史而不是科学。
我们支持科学,首先支持的是科学的方法,其次才是科学的内容。科学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其他一些认知方式之间最本质的差异,在于他们对待未知及对待自身的态度迥然不同。科学的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的能力是许多其他认知方式所不具有的。许多人以科学也有不能解释的东西来为宗教等辩护,看似思路开阔,不拘泥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地方:那就是正因为已有的知识体系存在局限性,才更需要一种像科学那样能够客观理性地对待自身局限性,随时愿意接受证伪的认知方式,这是我们认为科学远远优于其他认知方式的最深层的原因。正是因为科学具有这种素质,我们通过科学方法所获得的知识才远比通过其他认知方式所得到的东西更客观,更接近正确,也更有希望达到正确——如果“正确”是可以达到的话。但这种通过科学方法所获得的知识——即科学的内容——尽管已是人类知识中最值得珍视的部分,它的价值与科学方法相比仍是其次的。只要科学方法存在,哪怕所有具体的知识都失去了,使科学的直接解释能力暂时降到与宗教一样薄弱的地步,假以时日,科学依然能够重新发展起来,并远远超越其他认知方式。
(摘编人: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