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时间

作者::[白俄]S·A·阿列克谢耶维奇 著文章来源:图书馆点击数:464更新时间:2018-11-28

  

  

  内容简介:
     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最具分量的作品。发表后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法国美第契散文奖(2013)、俄罗斯“大书奖”读者票选最佳文学作品(2014)、波兰卡普钦斯基报告文学奖(2015)
     本书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德国媒体盛赞该书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书评:
     苏维埃人是存在的,见到了他们……这部复调写作的杰作,混合了民众的声音、报道的谈话、电视的片段,每种声音都反映了这种真实。一种迷人的魅力就此显现……这本书像河流一样厚重、有力。             

    ——《费加罗报》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杰作《二手时间》试图滤去20世纪苏维埃人作为人类的特殊经历、然后质问我们:如果乌托邦引来了灾难,贪婪的资本主义模式把我们拖进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又破坏了环境、造成了精神的虚无,还留下什么路可以走?阿列克谢耶维奇从来不只是写了她的同胞。她关照的是我们所有人。
                                                                                      ——德国书业和平颁奖词

  

     摘录:
     告别了苏联时代,我们也告别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我试图听到这出社会主义大戏所有参与者的真实讲述……
我们的共产主义,本来有个疯狂的计划:要把亚当以来的旧人类改造为新人类,而且也付诸实施了,这算是它唯一做过的事情。七十多年间,在我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实验室里,制造出了一种另类的人:苏维埃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悲剧的人物,另一些人把他们称为“苏联分子”。我觉得我懂得这种人,熟悉这种人,我和他们共同生活了多年。他们就是我自己,是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父母。几年来,我为此游历了整个前苏联地区,因为苏维埃人不仅是俄罗斯人,还有白俄罗斯人、土库曼人、乌克兰人、哈萨克人……现在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我们不会和其他人类混淆。在芸芸众生中,你会立刻发现我们这类人!我们这类人,全都有社会主义基因,彼此相同,与其他人类不一样。我们有自己的词汇,有自己的善恶观,有自己的英雄和烈士。我们与死亡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在我写过的故事中,这些词汇常常萦绕于耳:枪毙、屠杀、消灭、抹去,或者一些苏联特有的消失方式:逮捕、剥夺十年通信权、放逐。如果我们还记得,不久前有几百万人被杀戮,人的生命又价值几何?我们是充满仇恨和偏见的种族,一切都来自于那个被称为古拉格的地方和那场恐怖的战争,还有集体化、没收剥夺、大迁徙……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曾经是我们的全部生活,但那时我们很少谈论。而今,世界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我们的生活开始被所有人关切,它曾经是怎样一回事并不重要,只因为它曾是我们的生活。我写这本书,是希望通过一点一滴,通过一鳞半爪,发现家的故事,寻找社会主义的内核,比如社会主义在人的灵魂中究竟是怎样的。我总是被狭小的空间所吸引,一个人的空间,只有一个人。实际上,在一个人的身上会发生所有的一切。

     是的,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曾经十分幸福,但那时候的天真如今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那时觉得,选择已经做出,苏联共产主义毫无希望地完败。一切才刚刚开始……
     二十年过去了。“别拿社会主义吓唬我们。”现在的孩子们这样对父母说。
     在与一个熟悉的大学老师谈话时,他对我说:“九十年代末,学生们个个笑逐颜开。在我回忆苏联的时候,他们都坚信一个崭新的未来已经在自己眼前开启。但今天情况又不同了……如今的学生们已经领教和体验了什么是资本主义:不平等、贫困、厚颜无耻地炫富。他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父母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一个被掠夺的国家那里,父母们一无所得。于是学生们的情绪激进,梦想进行革命。他们穿红色T  恤,上面绘有列宁和切•格瓦拉的画像。”
     社会上又出现了对苏联的向往,对斯大林的崇拜。十九到三十岁之间的年轻人中有一半认为斯大林是“最伟大的政治人物”。苏联的一切又都成了时尚。例如“苏维埃餐厅”,里面满是苏联称呼和苏联菜名。还有“苏维埃糖果”和“苏维埃香肠”,从味道到口感都是我们从童年起就熟悉的。更不用说“苏维埃伏特加”了。电视上有几十个节目,互联网上也有几十个“苏联”怀旧网站。斯大林时代的劳改营,从索洛夫卡到马加丹,居然都作为旅游景点开放。

     闹剧!到处都是闹剧!如果国家紧急委员会胜利立了,今天我们就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如果戈尔巴乔夫没有胆怯,他们就不会用轮胎、洋娃娃,还有洗发水发工资。工厂还是那样,制铁钉的制铁钉,做香皂的做香皂。我对所有人都说:看看人家中国人,他们就是走自己的路。不依赖任何人,不模仿任何人。全世界今天都怕中国人……(我又提问了)我相信您一定会删掉我这些话。
      我保证,每个故事都有两个版本。我希望做一个冷静的历史学家,而不是点燃火炬的历史学家。让时间做法官吧。时间是公正的,但那是说遥远的时间,而不是最近的时间。要等到我们已经不再的时代,不为我们的偏好所影响的时代。

    ——我不喜欢俄罗斯现在的样子,就是不喜欢。但我也不喜欢苏联分子,不希望回到过去。很遗憾,我记不得任何好事情。
     ——我想回到过去,我不需要苏联香肠,我需要可以做正常人的国家。以前我们都说“普通人”,现在改成了“平民”,你能感受到这其中的区别吗。
     ——事情不在于叶利钦也不在于普京,而在于我们都是奴隶。灵魂中充满奴性!血液中流淌着奴性!看看那些“俄罗斯人”:从宾利车里走出来,口袋里满满都是钱,他们也还是奴隶。他们头顶上坐着各主人:“都给我去马厩!”每个人都会去。

     死亡就像是爱情,到最后时刻都是昏暗不清……出现可怕和丑陋的痉挛。我们无法从死亡中复生,但可以从失恋中走出来。我们能够记得这是怎么回事,自己是何时坠入爱河的。在你被淹没时,越是抗拒就越是无力。必须顺从,一沉到底。然后,你要是想活着,就冲出水面,全身返回,但在此之前必须沉落水底。

    叶利钦的九十年代,我们对当时还有哪些记忆?那是快乐的时光……那是疯狂的十年、恐怖的岁月,那是遐想民主的十年,又是灾难的十年,那是一个黄金时代,也是自我膨胀的时代,是充满着罪恶和卑鄙的岁月,也是格调鲜明的时代、暴风骤雨的时代,这就我所处的时代……但是不属于我!
     我们白白挥霍了九十年代!机会稍纵即逝,难以重复!要知道1991年有过很好的开端!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与我一起站在白宫外面的面孔。我们赢了,我们是强大的。我们想活下去。我们享有自由。可是现在,现在我想法不同了……那时的我们幼稚的令人厌恶!我们勇敢、诚实、天真,以为香肠会从自由中产生出来。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我们都有责任。叶利钦当然有责任,但我们也有……

    ——我不喜欢普京政权。我对“小沙皇”已经厌倦了,我们想更换领导人。当然,我们需要的是变化,而不是革命。那个时候大家都朝警察扔沥青,我也不喜欢……
     ——国家付出了一切,成为了西方的玩偶。我们按照他们的方式改革,会带来什么呢?我们都掉进泥坑里了!我不参加这些集会,我要参加支持普京的集会!支持强大的俄罗斯!

     俄罗斯共产党早就不是共产党了。他们已经承认了与共产主义理念格格不入的私有财产。我可以像马克思谈自己的信徒那样谈论今天的俄共:“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用海涅的话说更到位:“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摘录人:吴小玲)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