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准备好改变你对经济学的看法了吗?
纵观理查德•泰勒的职业生涯,我们发现他的研究始终围绕着一个激进的观点开展: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即拥有可预测行为且容易犯错的个体。在《“错误”的行为》一书中,泰勒讲述了他将经济学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带回现实的艰难之旅,其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并且不乏诙谐幽默,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经济学、对自己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理性的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研究伊始,泰勒就意识到人类与《星际迷航》中斯波克那样不懂情感的理性人完全不同。不管是购买闹钟、出售篮球门票,还是申请抵押贷款,我们都会存在某种偏见,所做出的决定与经济学家假设的标准理性模型相去甚远。换句话说,我们的行为并不理性,甚至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这种“错误”的行为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起初,经济学家并不屑于研究人们的错误判断及其对市场的影响,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引人发笑的“杂耍”,无足轻重。不过,如今这些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却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做出了更好的决定,也促使政府制定出更出色的政策。
泰勒通过人类心理学的近期成果以及他对动机和市场行为的真知灼见,引导读者学习如何在日渐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更理智的决定。从家庭理财到学院分办公室,从电视竞猜类节目到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选秀,再到优步(Uber)这样的公司,泰勒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行为经济学应用到各个领域。
《“错误”的行为》一书中点缀着泰勒与传统经济学思想激烈斗争的有趣故事,以独一无二的方式探索了人类深层次的弱点。当经济学遇到心理学,碰撞出的火花将对个人、管理者和决策者产生深远而充满启发的影响。
书评:
泰勒天赋异禀,极具创造力,他不仅是行为经济学派的创始人,还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幽默之人。在这本精彩的书中,你将领略到他的这些才能。
——丹尼尔•卡尼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思考,快与慢》作者
现代经济学中有一些最重要的观点,本书就向我们讲述了这些观点背后的故事。如果我不得不和某位同时代的学者一起被关在电梯中,我一定会选择理查
德•泰勒。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异类》《引爆点》作者
在过去的30年中,经济学领域发生了一场最重要的革命,理查德•泰勒正是这场革命的中心人物。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他列出了行为经济学发展的种种证据,并解释了为何存在如此多反对它的声音。对于这门令人兴奋的经济学新学科而言,没有比本书更全面的介绍了。
——罗伯特•席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金融与好的社会》作者
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泰勒教授是行为经济学和决策理论方面的权威。泰勒教授在他的新书《“错误”的行为》(Misbehaving)中引用了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的话:“政治经济学,乃至所有社会科学,显然都是以心理学为基础。”投资者要取得成功,不但要掌握金融学、会计学和经济学,还要了解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由此衍生出的行为投资学,都不是纯理论。它们都研究实际问题,研究人类的弱点,研究这些弱点如何导致人们的实际行为与理论预期行为相背离。
——霍华德•马克思,橡树资本总裁,《投资最重要的事》作者
阅读这本书,你会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然而,这种“反常”其实是一种正常。这也是行为经济学独特的魅力所在!
——董志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行为经济学》作者
我希望所有的商界人士都购买本书,并要求打五折。这本书实在太好了,再要求更多的折扣就不道德了。
——罗里•萨瑟兰,英国奥美集团副总裁
理查德•泰勒不仅创立了行为经济学,还颇具喜剧和讲故事的天赋。请坐下来,倒杯好酒,聆听该领域的创始人讲述他是如何迫使经济学家承认人脑的存在的。
——奇普•希思,《让创意更有黏性》作者
摘录:
我刚当老师的时候教过微观经济学这门课,当时班上的学生对我都很不满,原因其实并不在于我上课所讲的内容,而是一次期中考试。
我设计了一次考试,意在将班上的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熟练掌握了这门课程的优等生;第二组是掌握了基本概念的中等生;第三组是没有理解课程内容的后进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考试中必须设计一些只有优等生才能答对的问题,也就是说考试会很难。结果,考试分数的差异很大,我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学生们却很愤怒,因为总分为100 分的考试,全班的平均分却只有72 分。
学生的反应其实很奇怪,因为他们最终的考试成绩是以A、B、C、D划分的,学校一般会将平均分作为等级B或B+的划分依据,所以具体的平均分分值对他们的成绩其实没有任何影响,得到C以下等级的学生仅占极少数。之前,我已经想到了平均分较低可能会引起混乱的情况,所以我提前说明了考试分值对应的具体等级。80 分以上会得到A或A–;65 分以上、80 分以下是B,只有低于50 分才可能达不到C。所以,最终的成绩分布与一般考试没有什么差异,但我的解释并没有明显改善学生们的情绪。他们还是很讨厌我的考试,对我也没什么好感。作为一名希望保住饭碗的年轻教授,我决定改变这种情况,但又不想降低考试的难度,我该怎么办呢?
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在接下来的那次考试中,我把考试总分从100 分提高至137 分。其实,这次考试比以往略难,学生一般只能答对其中70%的问题,但平均分却能达到96 分。学生们十分开心!这一变化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成绩等级,但每个人都很高兴。从那时起,每当教授这门课时,我都会把总分定为137 分,我选择这一分数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考试平均分会达到90 分以上,有些学生的分数甚至会超过100 分,这让他们欣喜若狂。第二,心算和137 相关的除法不是很容易,大多数学生不会费事地将自己的分数转化为百分制下的相应分值。为了防止别人说我欺骗学生,我总是在课程大纲中用粗体字注明:“这门考试的总分为137 分,而非平常的100 分。这种打分方式不会影响最后的成绩等级,而且会让你更高兴。”事实上,做了这种改变后,再也没有学生抱怨我的考试难了。
在经济学家看来,我的那些学生的行为似乎“很不正常”,我的意思是他们的行为与理想的行为模型并不一致,而这些模型正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对经济学家而言,与总分为100 分时得到72 分相比,在总分为137 分时得到96 分(相当于百分制下的70 分)不会更令人高兴,但我的学生们却恰恰相反。我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事实,才得以顺利推行我的考试,同时还能保证学生不抱怨。
从我在办公室的黑板上列出非理性行为清单开始,40 多年过去了,行为经济学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行为经济学不再是一个边缘学科,经济学论文中描述的普通人的行为也不再被视为怪诞的行为,至少大多数50岁以下的经济学家都不会这样认为。当了一辈子离经叛道的人,我已经慢慢适应了行为经济学正成为主流学科这一事实。唉,这一领域现在发育得如此成熟,当本书在2015 年出版时,如果我没有被弹劾,那么我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罗伯特•席勒将继任这一职务。这个组织竟然由我们这群疯狂的人在掌舵!
尽管如此,要建立一个把普通人放在重要位置的丰富的经济学学科,这一任务远未完成。在这里,我想阐述一下我对这一学科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希望,当然仅仅是我自己的“希望”。我绝不会预测这一学科随着时间流逝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唯一合理的预测是,这一学科的变化绝对会让我们大吃一惊。所以,我在这里不做预测,我只列出一个简短的心愿单,写一写我对这一领域未来发展的希望。大多数心愿都是针对经济学的研究者们,也就是我的经济学家同行们,但也有一些是针对经济学研究的目标用户,包括经理、官员、橄榄球球队老板和房主等。
虽然我在本书中有时会对经济学家提出批评,但我对经济学的未来还是十分乐观的。近些年来,很多并不认为自己是“行为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都写出了最好的行为经济学论文,我觉得这一点尤其令人振奋。这些经济学家不管结果如何,只是认真地在做实证研究。前文中我提到了两篇类似的论文:贾斯廷•黑斯廷斯和杰西•夏皮罗研究汽油心理账户的论文,还有拉伊•切蒂及其团队分析丹麦退休金数据的论文。切蒂的团队发现,减税政策对人们的退休金储蓄行为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而99%的新增储蓄额来源于退休金计划的选项设计,比如默认储蓄率,换句话说,就是来源于看似无关的因素。切蒂及其合作者撰写的很多文章都发现,行为分析能够加深我们对公共政策的了解,我提到的只是其中一篇。
如果所有经济学家都同样开明,即使理性模型指出某些变量属于看似无关的因素,他们仍然愿意在自己的研究中融入这些重要变量,那么行为经济学这一领域将会消失。那时,所有的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都会根据所需尽可能地进行行为分析,而那些认为世界是由理性经济人组成的顽固不化的人,挥舞的将是白旗而非看不见的手。
(摘编人: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