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的爆发

作者:阿鲁萨丹拉彻文章来源:图书馆点击数:576更新时间:2018-11-27

内容简介:

分享经济的爆发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革命——闲置的房产、汽车、技能,甚至时间、知识,突然变成巨大的财富,源源不断地创造利润。这些事在5年前还会被认为是不可思议和愚蠢的,但如今,已经再平常不过了;未来,这场商业革命必将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  

全球分享经济泰斗阿鲁·萨丹拉彻在其著作《分享经济的爆发》中,通过扎实的理论分析和大量的案例调研,揭示了分享经济的缘起与发展,阐明了这种新型经济形态如何通过*化资源配置的方式整合各类分散资源,并针对分享经济下政府面对的监管困境提出了三种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翻开本书,了解未来社会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发展,迎接分享经济爆发带来的全新时代。

  

书评:

阿鲁教授在书中指出,创新的实验性与监管的连续性本身存在矛盾,监管者通常需要通过更新现有法律体系使其与创新性服务相适应,否则就会阻碍创新。随着人类进入了分享经济和数字化时代,许多原有的界限正在日益模糊,政府的监管方式也必将逐渐发生演变。而和法律一样,基于市场和技术而产生的信用体系、行业机构、企业品牌这些因素无论在过去还是将来,都将对安全和服务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滴滴正在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值得信任、让用户感到安全的品牌。

——程维,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信息技术颠覆了交通、酒店、银行等行业的形态,工作的性质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萨丹拉彻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指引,有力地推动了分享经济在当今和未来的发展。

——哈尔范里安,谷歌首席经济学家

如果没有IT技术的发展,就没有Uber、滴滴,没有Airbnb;分享经济发展到今天,才刚刚开始。联想也在思考怎么用好分享经济。整个联想我想把它建成一个分享的平台,大规模的生产制造、采购,全球化的营销渠道,都可以是一个分享的平台。                      

——杨元庆,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分享经济不是一阵风,而是经济发展周期中的一个新阶段。随着中产阶级消费升级,闲置物品增多是趋势,分享经济也是未来大趋势。未来3-5年内,会全面进入企业闲置资源分享阶段,企业为基本单位,整合企业之间的闲置资源进行分享;未来5-10年,会进入公共闲置资源分享阶段,由政府牵头,主导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未来10-20年,会进入整个城市的闲置资源分享阶段,是以城市为单位,由政府统筹整合整个城市的闲置资源和分享主体。

                                          ——马化腾,腾讯公司CEO

封闭、利己的经济正在发生极大的转变,未来的经济一定是分享、透明、担当的经济。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

萨丹拉彻的第一本书就选择写“还处于婴儿阶段”的分享经济绝非偶然,有了前期的大量研究工作做基础,《分享经济的爆发》一书才显得不仅有意思、有味道,而且有价值。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分析了分享经济对经济、政府监管和劳动力可能带来的影响,对读者了解分享经济很有帮助。将分享经济看作市场经济和礼物经济的“过渡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混合体”,体现了作者理论创新的勇气。对政策制定者而言,书中总结出的三种新的监管方式——对等监管、自我监管、委托监管,十分值得重视。书中将分享经济活动中的提供服务者称作“微型创业者”,提醒人们要重新看待工作和就业,相信对所有人都能有所启迪。               

——张新红,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当礼物经济从仅限于“关系紧密的社群”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成员时,分享经济已经成为了一个规模化行为,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当我们亲眼目睹诸多领域在工业化社会积累中出现大量产能过剩,变革的脚步开始在各行各业蔓延开来。萨丹拉彻教授无疑是一位有发言权的学者,他在本书中不仅列举了大量将分享付诸实践的企业案例,同时也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社群、信用、数字化等决定性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或许本书并没有对我们未来生活的场景做大量的预期,但你一定可以通过阅读,发现经济转型期的机遇与挑战!

                                            ——张剑,纳什空间CEO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许多行业的变迁,商业模式被重新塑造(特别是过往的行业边界不断被打破),公司组织架构被重新建构,去交易中心化进程加速,自由职业者比例大幅度上升。阿鲁萨丹拉彻教授为我们梳理了这些变化的起因、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引导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未来的经济变化。对于身处分享经济的从业者而言,毫无疑问,本书称得上“分享经济的指导手册”。                      

——黄涛,FUNWORK联合办公创始人                           

  

摘录:

高速的发展也让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正如阿鲁教授在这本充满真知灼见的书中所描述的,分享经济在带来众多价值的同时也给原有的管理体系带来了不适应性。

20世纪前几十年,就业情况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一个重要原因是整体经济从农业(当时农业主要由个体经营者组成)向其他谋生方式转变。但同时,即使非农业行业内,个体经营者(非雇员)比例也从1900年的近30%下降到了1960年的10%,并在之后50年内,在大公司主导的美国经济下基本保持不变。

由此,我不仅仅认为工业时代只是人类历史的短暂一瞬,而且认为分享经济的交换方式、商业模式及雇用方式都是历史的延续。今天,数字技术就要把我们带回过去熟悉的相互分享、个体经营以及以社群为基础的交换模式中。从分享经济的基本属性和协作方式上看,它都不是“全新”的。这个特点非常重要,因为与生造出来的新的消费或雇用模式相比,它是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发展而来,所以更容易得到广泛接纳,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

这里我们很自然要问一个问题:分享经济到底有什么创新?如果这些看起来是“创新”的行为都是过去早就有的,为什么人们还会如此兴奋?

首先,科技拓展了我们经济行为的“社群”范围,超越了家族、朋友圈,扩大到了由数字技术按照需求划分的亚群体,使我们能参与到社会学家朱丽叶·斯格尔(Juliet  Schor)所谓的“陌生人之间的分享”中。

其次,科技推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促进“分享”和创业行为急剧扩增,超出过去水平几个数量级,商业资源从传统大公司流向了数字时代的创业群体。正因为此,我有时也将本书的主题命名为“群体资本主义”(crowd-based  capitalism)。

这是一个激励人心的人生哲学——设计你的世界。如果你不设计,别人会替你设计,但你可能一生都没有办法喜欢上它。

分享经济自然的跨越了市场经济和礼物经济,成为了它们之间的过渡态。

在前言中,我举了很多例子,它们都属于我称之为“分享经济”或“群体资本主义”的范畴,我认为用它们命名这个经济体系是比较准确的(且两词可以互换)。这种经济体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高度以市场为基础:在分享经济下的市场里,商品得到充分交换,新的服务层出不穷,经济更具活力。

2)资本高效利用:分享经济给所有资产都带来新机遇,从各种设施、技能到时间、金钱,它们的价值都得到最大利用。

3)具有群体网络结构,而非中心化或层级化结构:资本和劳动力来自去中心化的人群个体,而不是来自公司或国家组织;商品交易的预期取决于群体分散的市场行为,而不是中心化的第三方组织。

4)个人行为与专业行为界限模糊:劳动力和服务的供应商经常将点对点的行为商业化和规模化,比如搭车、借钱等,而这些行为往往被认为是“个人行为”。

5)全职与兼职、正式工与临时工、工作与休闲的界限模糊:许多传统全职工作被合同工替代,这些合同工同样保证工作时间和单位工作量,同样具有经济支持和企业管理。

似乎有一个共识,任何一种分享经济都可能为参与者产生更大范围的可用选项和使人们能更专注于长期目标(比如可持续性);同时也会使人们增加对社会的依赖感,而不是依赖于促进商业活动的各种经济因素。然而,我相信我们正在见证新的“混合经济”(就用莱斯格的词吧)。在这样的经济形式下,分享经济与商业经济之间的区别不但不会继续存在,它们还会进一步融合。在一些混合经济中,可能商业因素占主导,比如Airbnb,而另一些利用商业的形式但真正目的在于分享(比如时间银行的平台TimeRepublik,在这里交易的是时间而不是钱。

谷歌与Facebook已经表明,在一个以去中心化方式发布信息的世界里,通过引导搜索可以获得巨大的市场价值。

历史表明,当实时运输中,中心化控制和去中心化信息之间的平衡远胜于建立的各个系统。

  

(摘编人:吴小玲)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