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翻开这本书有如坐上时光机
亲身经历这颗美丽星球令人惊叹的阶段
炙热的岩浆地球,如何冷却成巨大的雪球,又是何时变身美丽的蓝色?
氧气曾经是一种毒气?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人类?
巴黎是用货币虫的骨骼建造的?莫奈钟爱的象鼻海岸事实上是一团巨大的动物粪便?
3570万年前的一次陨石坠落,在今日的俄罗斯形成了巨大的钻石坑?
垃圾将汇聚成第七大陆?
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地方,你真的了解她吗?
书评:
《地球之美》就像美丽地球的一部简史,而我们看到的,却都是地球历史上狂暴的突发事件的遗迹,而那些曾经幸福平和的美景,却没有留下任何记录。从蛮荒地球,海陆分隔,到孕育生命的浓汤,低等微生物的诞生,再到如今的万物共生。地球生命的演化,并非一路向前,而是不断颠覆和重启的过程。《地球之美》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然界,更深刻地思考人类在地球上的命运。
——中国首位卡尔·萨根奖得主 郑永春
从根本上说,作为一部科普作品,《地球之美》在科学性上是无可挑剔的。但更关键的,是这部作品其实提供给人们有关“美”在时间纵深上的启发。这宇宙从来都是纵横交错的网络——时间与空间,缺一不可。当我们终日困顿于格子般苍白无趣的都市中,心灵却渴望着纵横四海时,我们或许也不妨将视野投向另一个维度——过去、现在与未来,倘若人始终心怀敬畏,这颗星球,始终美不胜收。
——发表于《晶报·深港书评》20170722
从没有看过哪本科普书,能将地球之美传达得如此浪漫。这46亿年的重要瞬间,都浓缩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中,而作者不仅在纸上精炼地呈现了科学知识,更突出了我们对宇宙的敬畏。
——当当网友 路克880215
摘录:
引言
不论从时间、空间、相互作用等任何不同层面来看,自然都是包容一切的整体……
地球的发展历程并不像一条平静的长河,规律地点缀着各种现象。相反,正如英国地理学家德里克·艾吉尔所说:“地球历史像一名战士的一生;很长时间百无聊赖,突然一下又恐怖至极。”(1980年)……
冥古宙(45.7亿一40亿年前)
这是地质年代划分中最古老的时期,也是前寒武纪的第一阶段。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划分冥古宙始于45.7亿年前地球形成之时,一直持续到沉积岩开始出现的40亿年前。
地球的这一最初阶段得名于希腊神话中的“冥王”哈得斯。仅有混融的岩浆的地球还处于成形阶段,“冥古宙”这个名字正呼应了这种状态:陨石不断坠落,冲击带来的能量使得地球温度高达数千度。
地球,蓝色的星球(44亿年前)
水在太阳系中无处不在,但地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颗表面含有液态水的星球。
关于地球上的水(H2O)的来源,人们众说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形成行星的尘埃物质本身含有水,受温度与压强影响,这些水在地球上呈液态分布,由此形成了海洋;第二种观点认为,距离太阳系十分遥远的小行星和彗星造访地球时带来了数量可观的水。这两种情况也可能同时存在。
生命最初的痕迹(38亿年前)
生命是一个我们熟知的概念,然而我们却很难定义它。要界定生命出现的准确时间同样也很困难。
长久以来,我们都将生物世界(鲜活的)和矿物世界(无生气的)对立起来。自19世纪以来,人们渐渐忽略这两者之间的对立。生命的定义非常复杂,对此并没有达成完美的共识。然而,新陈代谢(从环境中吸取营养、进行转化并排泄废物)和繁殖能力等一些标准则得到了一致的认同。
非常明确的是,生命至少在28亿年前就已出现。在长达将近10亿年的时间里,生命一直以古细菌和真细菌的形态存在,它们是地球上仅有的居民。
繁殖新模式(15亿年前)
有性生殖的出现使得基因组合多样化,从而带来了生物多样性的大爆发。
在生命出现后长达23亿年的时间里,生物一直都通过简单的分裂进行繁殖。除了偶然的突变之外,基因不会发生改变:一代又一代,基因几乎都是完全一致的。
有性生殖的出现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件大事。我们不清楚它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出现的,但我们已经在澳大利亚发现了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细胞,它可以追溯到15亿年前。我们还知道这一新模式是通过发生两次独立的分裂来完成的:细菌的准性生殖是这样,受精和减数分裂机制也是这样。今天的动植物几乎都是这样进行有性生殖的。
玉(1.58亿年前)
玉因其特质而自史前以来一直备受推崇。
在东方,玉象征着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玉的开采始于7000年前,公元前4700年至公元前29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尤为推崇玉石。中国人将这种次等宝石加工成小巧的物件,在亚洲的玉石中,缅甸玉最负盛名。它形成于1.58亿年前(晚侏罗纪)的大陆碰撞处,这处碰撞还要早于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的相撞。它由俯冲引起的古老火山弧下陷造成。俯冲现象使岩石(被称为变质岩)发生了变化,它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承受巨大压力。
地球是圆的(公元前500年)
自古希腊时起,博学的人就知道地球是圆的,即便最初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并不为人所知。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估算出赤道周长的人。
与我们所想的不一样的是,地圆说在蒙昧的中世纪时期并没有消失,之后在文艺复兴时被重新发现并得到重视。甚至可以说,哥伦布正是由于完全了解地球是圆的,才决定开始他的航海之旅的……
从太空看地球(1972年)
20世纪后半叶,随着卫星和载人航天的发展,人类头一次从太空中看到了地球的样子。
闻名于世的照片“地球上升”(Earthrise),由宇航员威廉·安德斯于1968年12月24日在“阿波罗8号”绕月飞行的过程中拍摄的。4年之后,也就是1972年12月7日,在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任务时,宇航员拍下了一张照片,画面上除了地球,别无他物。在美苏太空竞赛的大背景下,美国国家航天宇航局不遗余力地传播这张被誉为“蓝色弹珠”的照片。这张照片的荣耀还不止于此(它还被用作iPhone3的开机画面),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可以否定地球是圆的了:这显而易见!
太阳变成红巨星(50亿年以后)
燃烧完所有的氢元素之后,太阳将膨胀变成红巨星,烧灼我们的星球,使得海水蒸发,岩石融化。
然而太阳呢,它还不会终止活动。它将进入新一轮的核反应,利用氦聚变来产生碳、氧内核。其外壳继续膨胀,直至达到一个天文单位。地球的命运也就被彻底地决定了:它将降入漩涡星云逐渐靠近太阳的中心直至最终被气化。
(摘编人:韩海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