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国简介评论摘录

作者:罗纳德.哈里.科斯文章来源:储济明点击数:814更新时间:2015-04-07

 

 

内容简介: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是新制度经济学鼻祖、产权理论的创始人、102岁的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科斯讲述的一个有着中国特色的独特故事。本书是一部记录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通俗读本。书的内容分了六部分: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中国在转折年代;中国市场体制改革起源;笼中之鸟: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改革;走出传统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单一市场经济到多元市场经济。 本书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讲起,向人们讲诉了,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从一个市场和企业精神被禁锢而贫困潦倒的国度,成功地转型为一个市场开放、私企盛行的全球经济重镇。中国领导人痛定思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坚守社会主义立场的同时,官方和民间改革并举,历经艰难,不屈不挠,共同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波澜历程。读《变革中国》可以感受到曲折险途和波澜历程。

 

评论:
    无论在当下还是未来,本书都是经济学及研究中国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许成钢  香港大学教授

这是所有关于经济变革以及中国的研究文献中极为厚重的一笔。在我所知道的关于经济变革和发展的文献中,无一能对一个在磕磕碰碰中演变的社会进行如此详尽的研究,尤其是对像中国这样经历了漫漫征程而前路依然漫长的社会。――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年逾百岁的罗纳德•科斯,与王宁一道,对中国从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转变到如今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过程,进行了令人信服而详尽的解读。这是研究中国或其他社会主义体制的学者不容错过的鸿篇巨制。――理查德•爱泼斯坦(Richard Epstein)
    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

科斯发现一个国家在哲理及政策上服膺“实事求是”原则,也正是这一简单的原则引导他在公司、市场及法律的研究上独辟蹊径。本书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展示了中国这个国家如何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追求中走向市场经济。――斯蒂芬•李特查尔德(Stephen Littlechild)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一本极富创见和新意的经济学著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和其弟子王宁合作完成。在作者看来,在中国的市场化转型中,政府仅仅减少了部分管制,民间就迸发了空前的活力,大大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经济改革初期开始,中国政府一直提倡要“解放思想”。科斯认为,如果没有思想市场,任何“解放思想”的行动都注定要失败。一个生机勃勃的思想市场不仅是取得学术成就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开放社会与自由经济不可或缺的道德与知识基石。作为新制度经济学鼻祖,科斯的观点无疑是提倡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开放。思想自由是科学、文化、经济等等一切创造创意的基本条件,而思想市场则可以促进各种思想的多元并行。   ――新京报

    作者既毫不避讳的指出改革中的过失,同时也对改革中的成就给与肯定,尤对于改革中取得的各种成就,作者并没有向大部分书籍所给出的那样给以比较正面的肯定,而是在肯定其意义的同时,也深究了其改革成功背后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被迫促成的因素。                                         ――豆瓣读者

论述中国大陆市场经济演变的图书汗牛充栋,但本书脱颖而出,其视角之独特,分析之深刻其它著作难得一比。作者对毛泽东时代的批判犀利而深刻,但不是一概抹杀。对那个时代的经济遗产――地方分权以及社队企业的作用,笔者认为其对后来市场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得基础。建立市场经济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华国锋领导下,中共果断放弃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承上启下,功不可没,在历史上不应被忽略。论及其他建设市场经济的功勋,作者也大体做到了“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我觉的该书最为出彩之处在临近结尾时对建立思想市场的大段精彩绝妙议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中国的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不可持续的。回顾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毕竟是赶上了历史的末班车。这是国人的幸运!眼下,我认为最重要的全国上下真正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勉励前行!说实在的,这是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思考的大书。                           ――亚马逊读者


摘录:
    1976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与世长辞。当时,中国仍在“文化大革命”之中煎熬。“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于1966年发起的一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旨在为社会主义重新注入活力,摆脱腐败,消除官僚资本主义。在毛泽东的眼里,这只是他所主张的“继续革命”的开篇。[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蓝图,毛泽东着手推行了一系列社会和政治运动,以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进程,“文化大革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开始的。毛泽东坚信,只要中国人民能将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把智慧和热忱投入到集体建设中,中国必定能够摆脱贫困,在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上昂首前进。中国人民将在无私和无产中获得重生。没有了历史包袱和封建制度的束缚,没有了物质利益和西方资本主义的诱惑,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然而,事与愿违,毛泽东的经济政策和政治运动深受激进意识形态的影响,经不起推敲和检验。中国不但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它所继承的千年文化传统也被无情地切断,现代化进程陷入绝境。原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中国人民迅速沦为社会主义机器中了无生气的螺丝钉。

毛泽东带给中国人民的不幸令人扼腕,然而,他也为共和国的成立做出了不朽功绩。《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曾经写道:“归根结底,毛泽东毋庸置疑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成功者:他敢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农民为中心的革命战略思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使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取得了政权;他引导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使中国从一个被战乱和贪腐蹂躏的社会转变成为一个统一的人人平等的、没有饥荒的国度;他让中国重新找回了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心,用他本人的话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任何经济改革都会牵扯到游戏规则的改变,不可避免的影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必定有赢家和输家。

    当商品市场和思想市场羽翼丰满之时,两者便能相互支持、相辅相成,人类的幸福和创造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会携手行进在坚实的大道。

(摘编人:吴小玲)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