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本在20世纪40年代首次出版的图书,对现今身处数字网络时代的我们而言,为何还如此重要?因为,它回答了一个当下依然还在困扰很多人的重要问题:创意是如何产生的?本书的作者、最伟大的创意人詹姆斯•韦伯•扬,就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而写作了这本了不起的“大家小书”。
《创意的生成》一书提及的一些想法,最初是讲给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广告系的研究生们的,被誉为欧美广告学专业的必修课。本书首度提出一套完整的方法论,指明创意生成必经的5个阶段,被誉为创造性思维的经典之作。
全书仅一万五千字,确实谈创意的书中,最具启发性的一种。
――詹宏志 台湾著名作家、编辑、出版人及电影人
《创意的生成》是我初踏入创意界的启蒙书。等我打滚了二十年,写了三本人生创意书之后,现在再重拾二十年前看到的这一万多字创意经典,才发现当年每个字所种下生长力旺盛的因,如今造成的百花果园有多茂密!
――李欣频 《广告副作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作者
摘录:
科学家无需耗费太多资金就能轻而易举地构架出一幅人类的躯壳,但要赋予它生命的火花却好比“天方夜谭”。创意,正是广告传媒业的灵魂与生命的火花。对于传播而言,没有什么比创意更为重要的了。
知识,仅仅是激发优秀的创意性思考的基础,它们必须被笑话,才能形成新的组合或者新的关系,以新鲜的方式问世,才能产生出真正让人惊叹的创意。
但“你如何得到创意”这个问题却正真触动了我,他似乎没有先前听上去那么愚蠢,或许这个问题可以回答。
创意的生成同福特汽车的制造过程一样明晰。这个过程就像在一条流水线上作业。我们的思维也需要遵循一套可以被学习和掌控的操作技巧,它的操控方法与生产工具似乎并无二致,必须多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即使世界上存在某种创意技巧,是否每个人都有能力运用它们?此外,创意的生成是否还需要其他一些特殊能力,这些能力或许天赋有关,比如色感、音感、牌感之类的。
所以,掌握创意艺术,最难的不是去寻找一个特别的灵感,而是学会如何去训练自己的思维,掌握创意的方法,并领悟创意背后的原则。
一位还在高中就读的年轻人写信给我,他想要知道,要如何开始准备才能在今后进入广告圈工作,还问我那些书是最好的广告必读书。我告诉他:就某种程度而言,最好的广告并不是真的跟广告相关。我的意思是说,广告其实就像生活一样,是一个范围相当广泛的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广泛地阅读书籍去了解生活,而不是狭隘地局限在广告这个领域。
对于能很快看到事物之间关联性的人而言,一旦了解语言是情绪的象征,可能会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很多有助于产生好创意的想法来。这也可以理解,为何标题中改变一个词语就可以在广告反馈中产生50%的效果差异。
因此,要成为好点子源源不断的创意人,养成关于去寻找事物之间的关联性的思维,是最为重要的,而这种习惯毫无疑问是可以被培养的。
对广告而言,创意就是将关于产品与消费者的特殊素材,以及关于生活与时事的普通素材,加以重新组织,从而产生出新的组合。
创意就是这样来的:一开始,你全力以赴;紧接着,你因为竭神费思而倍感焦灼;于是,你放弃努力,想让自己放松和休息一下时,创意却不期而至了。
创意人在平时就要不断地往自己的创意思想库中添加普通元素,以丰富自己的创意元素。
总之,不断拓展自己的人生经验,包括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通过他人所得到的间接经验。这个原则,对于任何一位创意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请记住这个道理。
(摘编人:储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