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简介评论摘录

作者:柴静文章来源:彭雪勤点击数:474更新时间:2015-04-09

 

 

内容简介: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

《看见》是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首度出书讲述十年央视生涯。个人成长的告白书,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书腰文字

    柴静个人成长的自白书――从对新闻一无所知的新人,尝遍失败、迷茫、摔打的滋味,到如今成为央视最受欢迎的女记者和主持人,柴静从未停止反思和追问,《看见》告诉你柴静何以成为柴静,她经历过什么,思考着什么,又记下了什么。                                            ――亚马逊编辑推荐语

摘录:
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
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概念化,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这本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可怕。 痛苦是财富,这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在一定的年纪,自然会启动。 生与死,苦难与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约广,你找了几个层面?

   道德,不是没有弱点,而是看清它,然后抑制它。

    人们声称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你可以选择不当记者,但是你当了记者,就没有选择不去的权利。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我看到了一些东西,但只不过是隐约地感到怪异,仅此而已,仅此而已。我觉得自己只是大系统里的一粒小螺丝,一切自会正常运转,我只是瞥到了一点点异样,但我没有接到指令,这不是我节目的任务,我觉得转过头很快会忘记。然后我就忘掉了。

    “我是三无人员,”她说,“无知,无畏,无耻。”

    对遭受的侮辱,不需要愤怒,也不需要还击,只需要蔑视。

    “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

    我从没想过一个节目会以无解来结尾,一直到我明白真实的世界即是可能如此。

其实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刚性。善良的人做‘对抗性’采访,不会跃跃欲试地好斗,但当他决定要看护真相的时候,是绝不撤步的对峙。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你不能去要求别人宽容。

    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纳同性恋者?张北川说: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一个得不到爱,得不到教育的人,对这个社会不可能有责任感。

    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

    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一个世界如果只按强弱黑白两分,它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立方体,你把它推倒,另一面朝上,原状存在。

我问他;“我怎么老没办法改变我的弱点?”
    他说:“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要这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

    今天你可以推动获得之母的权利,你不抗争,明天你同样会推动更多的权利……中国现在这种状况不是偶然造成的,而是长期温水煮青蛙的结果……有一天,这些事情都会落在你的身上。

    您认为媒体有偏见,是的,可能媒体会有偏见,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这样,但纠正偏见的最好方式就是让意见市场流通起来,让意见与意见较量,用理性去唤起理性。

有的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灵魂。

    将来有一天你爱上一个人,她也爱上你,从她看你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就是真正的洁白。

西藏人有句话说,幸福是刀口舔蜜。

    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

    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只有同样经历过无边黑暗的人,才有资格说,我理解你。

    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要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

    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家,那家人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学生,学生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就是他的后代。

    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其实,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心。

    把一个人送回到他的生活位置和肇事起点,才能了解和理解,只有不把这个人孤立和开除出去,才能看清这个事件对时代生活的意义。

    唯有完人才够资格向罪人仍石头,但是,完人是没有的。

    没人跟你过不去,是生活本身矛盾密布。

    每个人都是各种关系里的存在,痛苦是因为被僵住了,固定在当地,转不到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别人的无助。

    哪儿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我们只能依靠别人的眼睛看见更多的世界。

    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坏人之分,只有做好事的人和做坏事的人。

    “这些应该是有着足够道德良知的个体,为什么会落入集体性狂热和盲从之中?每个民族或国家的人,不妨都这样问问自己。”对历史说真话,就是对现实说真话。

(摘编人:彭雪勤)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