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支笔,一页纸,一颗痴迷于自然的心,线条伸展,文字跳跃,各个生命的宏观、幽微次第绽放。这是一扇神奇的转门,它让我们像狸像獾,一头扎进灌木丛的深处,用身体和心灵的全部去亲近、花朵和虫虫们的世界,感受、记录那些连微距摄影都无以言传的生动。这是一扇心灵的转门,它让我们去爱,去珍重,去敬畏,树上的锹甲,灯下的夜蛾,迷网中的飞鸟,所有生灵,都不该是我们猎杀的对象,而是像星星一样宝贵,同为地球的孩子,与我们人类一样。
国内第一本原创的自然笔记;历时四年,对上海周边公园及郊外自然生物的详尽记录;全家出动记录大自然,充满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在记录自然的旅行中感受大自然和家人的爱;丰富生动的彩色手绘图,记录大自然的呈现、成长和变化,发现细微的美;在都市里用心感受自然的美好,提倡环保、健康、积极、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态度。
《笔记大自然》的第一本国内实践版!让你成为城市自然博物家!环保无公害油墨印刷。 ――本书编辑
当思想敞开心门。自然景物总会留下熟稔而亲切的印迹……
自然之于智慧的心灵绝非玩具。花朵,动物,群山,它们折射着智者思维的灵光,如同它们娱乐了他纯真的童年。当我们这样谈论自然时,我们的心灵感觉,清晰独特,诗意盎然。 ――爱默生 封底文字
最精确的观察,应该是一一把它画下来。绘画的意义不在于结果,画得有多好看,而在于过程――你真正观察研究过它了。当我们细心观察过万物生灵之后,会自然萌生出对物种进化后的惊叹,从而于内心深处根植下对身边自然、对自己生活的热爱。
这是一本非常别致的书。作者集自然与人文,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用清新的语言和细腻的线条描绘自然与生灵,感染着读者在都市的忙碌生活中驻足脚步,收获愉悦。 ――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评委会
我不认为这本书的读者可以用年龄划分。今天,忙碌喧嚣的物质时代以及被数码产品包围的速读时代,任何人都需要重新体味和观察大自然的精微与奥妙。
――杨虚杰
将观察大自然花草树木的点滴,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好!芮东莉博士通过写书和讲学,给了我们很好的修为自己和家人同修炼好人的新思维和方式。
――亚马逊读者
作者有一颗柔软的童心,眼光和描写都那么细致耐心,我也经常去公园,很汗颜从来没有发现过那么多隐藏着的神奇世界。有多少奇妙的事物是我们每天在忙碌生活中视而不见,反而抱怨生活单调的?只有用心才能发现自然的馈赠。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常常是和家人一起去做自然笔记,字里行间蕴藏着浓浓的亲情,相信以后的回忆不仅会是精彩的自然,还有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岁月。
――亚马逊读者
摘录:
炎热的午后,柳树干上,被天牛幼虫蛀蚀流出的树汁发了酵,在空气中散发着微酸的气息,别小瞧了这酸不拉叽的发酵树汁,它可是许多昆虫的美味午餐呢。这不,蝴蝶、金龟子还有指角蝇都赶了来,旁若无人地开始大吃大喝。
做自然笔记的一个绝妙之处在于,通过动手描绘身边的小生物,你会发现每一种生物身上都有许许多多特别的地方,而这些独特之处是通过粗略地观赏和拍照难以发现的。
其实画画得好还是不好并没有关系,只要尽可能准确地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就一定能成为一篇精彩的自然笔记。
每一个记录的过程就是一个更多地了解大自然、与大自然进行交流的过程,而这才是做自然笔记的真正意义所在。
许多昆虫都和潜叶蝇一样,把卵产在叶子的背面而不是正面,所以,如果不把叶片翻过来寻找,你就永远也发现不了这些隐者的身影。
做自然笔记需要我们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趴在草地上,钻进树林里,通过各种感官去揭示其中的奥秘。
进行自然观察和记录需要准备一些基本工具。纸张和笔是做自然笔记所必须的。
做自然笔记可以不需要任何绘画功底,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总结和掌握一些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笔记大自然》是一本既好看又好用的书,里面介绍了许多进行自然观察和记录的好方法。
采集植物标本时,最好是挑选当地的常用物种;收集来的小动物在观察完之后,也请将它们重新放归大自然。
“夜游”必须经过公园管理部门的批准,而且更重要的是,“夜游”必须有专业导游带队。
对于那些我们还不了解的生物,应当和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想,不论是美的还是不那么美的,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这个星球的居民。多么希望人们能够更加宽容,为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保留更多空间。
凡事都得自己去经历和尝试,光学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看来还真是不行。
听朋友说,每只能够上市出售的绣眼鸟背后,都有数不清的绣眼鸟死去,因为失去自由的小鸟,多数都是宁死不屈的。
对于自然界里的小生物来说,狂风暴雨既是考验,又何尝不是一种机遇呢?
不知道身边的小动物是怎样看待我们这些城市居民的,都是同类,却互不往来,也许我们人类才是最最古怪的邻居呢!
如果你习惯了用右眼看世界,那么现在换成左眼试试,说不定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即使在路上,你也会有奇妙的邂逅。
和寻访名胜古迹不同,到大山里游玩,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秒钟将会遇见什么,而这也正是最让我着迷的地方。
因为没有文字、图画和影像等记录,在岁月的冲刷下,故乡就像一张浸了水的老照片,一幅褪了色的旧年画,开始在我的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模糊,并最终消失在记忆的深处。甚至连故乡的那片土地,似乎也忘记了曾经拥有过得富饶和正在经历着的苦难,沉睡在煤尘与瓦砾之下,默默地,不发出一丝声响……
(摘编人:彭雪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