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战胜拖延症》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博士皮切尔带来的心理学界对拖延症的最新研究。《战胜拖延症》同步于美国的出版时间。历时18年研究拖延症,皮切尔博士已经不限于让人们认识到“人人都有拖延症”和“拖延意味着浪费生命”这些对拖延症的基本认识,并且在教会人们真正的去改变拖延,重塑美好生活。《战胜拖延症》篇幅不长,也是颇为实际的为习惯拖延的人们考虑,担心你根本看不完,所以不能写太长。博士说,“拖延症的问题是我们总能找到借口不去做工作。所以你很有可能会深入阅读关于拖延症的研究来继续拖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些我博客读者和播客听众告诉过我,他们就是这样拖延的。”
这本书将告诉“我们是么什么是拖延症;为什么它值得关注;拖延症真是一个问题吗;拖延的代价究竟是什么;对于拖延症我们最应该了解的是什;为什么明天我们还是没心思去做;借口和自我欺骗:我们的思维是如何招来拖延之患的;开始行动的力量,为什么开始行动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意志力,靠意志力,要是我们有意志力就好了;与生俱来的东西:性格与拖延症;上网“偷懒”让我们在拖延路上越走越远”。不再拖延,马上行动!这本书是双语版本的,所以读者也可以享受到博士原汁原味的表达。本书还配备了漫画,由博士和他的朋友保罗・曼森一同创作。让这本书更加有趣!
作为一个时而高效,时而拖延的极端分裂者,关于拖延的图书和帖子阅读研究颇多。那么,这本书有何特色呢?简单说三点:
1.对于治疗人类的拖延顽疾,博士给出的办法可不是列列待办事项,告诉你不要过分追求完美那么简单。情绪,对于一个任务的情绪,如何处理这个情绪。这一点非常重要。你内心的真实的想法――拖延症患者最会自欺欺人了。如何进行“预判错误”,如何使用“一旦……就……”这个执行意图。
2.拖延症,可不只是工作上在deadline前冲刺那样简单。你以为自己没有拖延症?明知一些有益的事情,但并没有真的去做:运动健身、均衡营养、理财储蓄、还有那件“总有一天一定要做的事”,不要自欺欺人给好多借口说“等到什么什么时候再怎样”。你已经在拖延了。
3.一口气读完,思路万马奔腾,立即想要做些改变,这是编辑的最直接体验。
还想再读一遍,此书一定要送给朋友、亲人,造福身边所有人。
精美的印制和包装,还是双语版本,中文看完,还可以看原汁原味的英文原著!
《战胜拖延症》这本书,是一种好药。剂量虽然不大(这本书字数比较少),但疗效非常不错。个人觉得比较适合中毒拖延症患者(喂,轻度患者们请不要来抢我的药啊)。
这个药方,有原理――告诉你得的什么病,为啥得病,有处方――要怎么治疗这个病,疗程多长在,怎么服药,还有服药后跟踪――各类自测小表格,简单实用。 ――-豆瓣读者
摘录:
所有拖延都是耽搁,耽搁并不一定是拖延症。
不要屈服于感觉良好,勇于接受应该做的事。
拖延是对生活本身的无所适从
我们再拖迟自己的目标时,就是在推迟自己的生命
“一旦我对自己说类似“我更想待会儿再做”或“我现在没有心思做”的话,我就立刻开始做部分任务。”
作为一种策略,你一天之内不得不“即刻开始行动”好多次,甚至在同一任务上。这很平常。甚至在沉思时,我们也必须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焦点上来,不论当前焦点是什么(比如我们的呼吸或一个准则)。我们要记住的是,一天之内可能会发生好多次“开始行动”。
所有的拖延都会在我们“开始行动”的时候戛然而止。虽然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办法,但这是重大而且关键的第一步。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然而,你认为自己无法开始行动可能是因为你关注着自己的心情(它是消极的),而且你想的是整个任务,是要“做完”而不是“开始做”。诀窍就在于找到你能开始着手的地方。
尽量保持简单,也尽量保证具体。西恩・麦克瑞尔(康斯坦茨大学)和他同事的研究表明,抽象地思考目标会让我们觉得目标并不那么紧急,而对目标或者任务的更具体的想法会带来更及时的行动。也就是说,更具体的计划会帮助你“马上开始行动”。
习惯不容易改变。有意识去改变,并有具体的策略,我们才能真正改变。
(摘编人:吴小玲)